中新网北京12月8日电 (记者 罗海兵)“语言教育是促进中美人民之间交流不可缺少的桥梁和工具。”12月8日,在世界中文大会语言教育与文明互鉴分论坛上,美国华美协进社社长葛晓初围绕语言教育推动社会发展议题发言时表示。
华美协进社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和保尔·孟禄(Paul Monroe)同中国已故著名学者胡适和郭秉文共同发起,于1926年在纽约成立。近百年来,华美协进社致力于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通过传授中文、中国音乐和书法等文化课程,帮助美国人更好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教育。
回首历史,1930年,华美协进社首次邀请中国京剧大家梅兰芳先生赴百老汇演出,轰动全美,帮助美国民众了解到中国京剧这样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国文化。1940年代,华美协进社获得纽约州教育局特许,成为美国最早向公众和学校教师进行中文教学的非盈利教育机构。
“过去20年,每年都有将近千名学生来华美协进社报名学习中文和其他中国文化艺术内容,从18个月的幼儿,到80岁的老人,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都有。”葛晓初介绍,在中美关系高峰期,在中国学习的美国学生达到14800人以上。但在过去若干年,华美协进社的注册学生数量下降近20%。
“今天的世界政治外交形势给我们带来挑战,同时也是机遇。”葛晓初认为,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语言教育可以为应对挑战带来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中美之间在语言教育方面有很多地方互补,可以互相学习。”葛晓初介绍,两个月前,华美协进社与纽约市教育局合作组织了近10名美国高中校长访华,访问了上海、北京、杭州等地,跟当地中学校长及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
“我们也希望组织从中国来美国的类似校长访问团,进一步促进中美之间教育人士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他期待,美中能增进双向交流,加强多元合作,更好推动两国教育人士相互沟通、发展与提高。(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网南昌12月8日电 (熊锦阳)“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路面平整了绿化增加了,就连垃圾分类区都规划得井井有条。而且社区还为我们修建了建设归侨、侨眷活动阵地,我们在这里一起活动,也不会感到孤单。”12月8日,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的侨眷胡紫鹃欣喜地说。
侨眷胡紫娟高兴地介绍着升级改造后的社区文体活动室。熊锦阳摄
在凤凰洲街道丰和新城社区居住了15年的侨眷胡紫鹃曾向社区反映过小区卫生设施不规范、居民休闲场所简陋的问题,小区的规划问题曾困扰居民多时。整改前的小区垃圾桶摆放混乱,各类垃圾堆积在一起,每当下雨天时还会产生大量污水,影响居民出行的同时还有很大异味。
在接到反映后,南昌市红谷滩区委统战部积极协调,丰和新城社区迅速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及居民的诉求,就丰和新城各单位楼栋前的垃圾回收点进行实地整改,统一安装了一体式分类垃圾桶,并召开业主会议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优点。据了解,丰和新城社区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评出的“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近年来,为更好提升社区侨眷侨属的生活质量,社区积极吸纳小区侨眷侨属意见,对小区进行了提升改造。
“现在我们的活动场所进行了升级改造,加装了透气的塑料网,可以有效地防止乒乓球从场地区域脱离,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而且休闲广场的凹陷地面也进行了改造,下雨天也不会产生积水问题,我们出行更方便了。”丰和新城社区侨胞侨属纷纷夸赞道,“除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器械齐全的文体活动室,每逢中华传统节日,社区还会组织我们一起活动,包包粽子、做做月饼,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生活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侨界群众和社区居民在改造后的社区休闲广场上跳舞。熊锦阳摄
“我们从居民最关心的居家环境入手,努力完善社区服务中的不足,提高居民满意度。只有把各项民生保障工作做实做细,侨胞侨眷和社区居民才会真正喜欢上这个大家共同的‘幸福家园’。”红谷滩区凤凰洲街道丰和新城社区党委书记熊昀表示,下一步,丰和新城社区将继续听取侨界群众和社区居民意见建议,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努力打造侨界文化阵地、侨胞精神家园,当好归侨侨眷信得过的“娘家人”和靠得住的“贴心人”。
“红谷滩区委统战部充分发挥侨胞之家阵地、侨务‘连心桥’等作用,联系侨、关心侨、爱护侨、服务侨,指导开展侨界群众活动,做好‘家’文章。”南昌市红谷滩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侨办主任周则河表示,通过开展各类活动,红谷滩全区形成了浓厚的“知侨、爱侨、护侨”良好氛围,增强侨界群众幸福感、归属感的同时,更进一步集聚了侨界资源,凝聚了侨界力量。(完)